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,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,作为曾经的城市标志之一的公用电话亭的作用在慢慢地消退。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手机保有量超13亿部,并以每年近5亿部的出货量进行市场更新。
手机的普及让固定电话的话务量急剧减少。那么昔日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公用电话应一拆了之还是改造升级呢?来看记者调查。
日前,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市公用电话现使用的状况。在一处公用电话密集的区域,记者停留观察了近2个小时,发现该区域附近的几部公用电话都一直无人使用。很多路人表示已经多年未使用公用电话。
采访 市民:十年没用了吧; 从上初中就没用过了,不记得了,最少十年没用了。
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,城市的公用电话的使用率大幅度减少。因此很多人表示,此类过时的公共设施应当给予拆除,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,公用电话作为一种应急通讯设施,还是应该给予保留。
采访 市民:应该拆了,浪费公共资源嘛,现在也用不上什么了吧,因为人们也没有就是硬币或者现金都少零钱,我觉得少量保留,毕竟手机还有没电的时候,我觉得拆除以后看建什么新的吧,你要都拆的破破烂烂的(也不好),其实你得看你后续。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公用电话已经是一种“被遗忘的存在”。
北京联通方面也表示:当前北京地区共有公用电话还剩不到1.8万部,每部话机平均每个月使用次数不到三次,除了使用效率低之外,公用电话的损毁也比较严重,加之高额的维护费用,每年都会亏损数百万元。因此专家表示,作为一种应急通讯工具,公用电话必不可少。但为避免公共资源浪费,对于财力紧张的中小城市,则应当依据公共电话的使用效率给予适度拆除。
采访 赢家娱乐城-赢家娱乐城下载 副教授 张智新:对那些城市来说如果再改造的话,它会增加新的财政负担,而且它的运营维护中长期的可持续的运营的话,对它们都会增加很大的负担,费用其实也是最终会转嫁到我们纳税人身上,转移到我们民众身上,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小城市应该是拆除。
面临电话亭闲置问题,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公用电话做出了不同改造尝试。南非将79000间电话亭进行改造,设置了Wi-Fi热点;红色公用电话亭作为一种英国文化符号,伦敦当地政府正试图将其改造为街头图书馆、微型博物馆甚至便民服务点。而在我国,上海徐汇区的公用电话亭内安装智能触屏,引入图书借阅、有声朗读等内容,将公用电话亭改造为“悦读亭”,并设有充电口与免费WiFi。浙江舟山市的街头公用电话亭成为可以留下市民意见的“心愿亭”,还能进行爱心捐款、手机充电、免费WIFI以及查询城市导览等功能。专家也表示,对于保留的公用电话,应该在应急等功能的基础上,依据广大市民的需求,结合5G等各类新技术,进一步探索丰富其使用功能。
采访 赢家娱乐城-赢家娱乐城下载 副教授 张智新:我觉得电信部门可以跟我们政府的城关部门合作,通过这个付费的方式,在我们的电话亭里面可能提供这种短期的或者面向公众的这种服务,其次,如果北上广深是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市场需求,还可以把它设上一些移动端,比如通过付费的方式,可以去查询,可以短时间上网等等相类似功能,比如跟警方合作,搞成一个便民的警务服务点,或者警务服务终端,让社会去有什么需求,那么以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原则,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原则,交给社会上去开发,然后保留公共电话亭的外观,以此做一个城市记忆的符号。
//www.centv.cn/p/342819.html